中国组织人事报丨“铝”程追梦人 ——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熔铸制造中心经理、全国技术能手陈仁桂

时间:2025.07.18 字号


陈仁桂在熔铸车间进行试验攻关(资料图片)。



凌晨4点,南宁夜空的星光还在闪烁。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熔铸车间炉火如昼,700℃的铝水在熔炉中翻涌着赤金波涛。熔铸制造中心经理陈仁桂正俯身紧盯结晶器液面,安全帽檐下,汗珠滴落,在炽热地面上瞬间蒸腾。

这方寸间的坚守,已是这位全国技术能手的第12个年头。每一次俯身,都是与毫厘误差的无声较量;每一滴汗珠,都在浇铸着航空报国的滚烫初心。


毫厘间的千钧担当,“死磕”铸就“中国铝”


“139个参数,只要一个参数有0.01的偏差,最后就是0分,是废品。”这句陈仁桂常挂嘴边的话,道尽了航空铝合金铸造的严苛。2013年,大学毕业的他一头扎进全公司最艰苦的熔铸车间。十年淬火,他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,组建了广西首个航空航天铝合金熔铸技能大师工作室。

“7050铝合金扁锭铸造,最初是重金邀请外国专家攻克一个关键技术,但没有结果。”陈仁桂回忆,2018年,一项几乎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压到团队肩头:铸造宽度超2520毫米的7050铝合金扁锭——这是航空材料的“珠峰”。面对国外专家都束手无策的世界性难题,他毅然决然站了出来。

炸裂风险如影随形。高性能铝合金铸造中,稍有不慎便会铸锭爆裂,碎片横飞。“没有退路,关键技术只能靠自己一寸寸啃下来!”陈仁桂带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团队,在热浪与危机中发起冲锋。千余次试验,上百项参数调整……两年日夜鏖战,他们熔铸出世界最大规格7050铝合金扁锭,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此后数年,陈仁桂团队4次打破世界纪录。他自主研发的“结晶器增强冷却法”铸出亚洲第一宽飞机蒙皮板;“硬铝合金软起铸法”将商用火箭板材成品率提升26.1%、效率提高2.36倍;“双排水逐级冷却法”破解关键材料供应困局;开发“三级净化法”,使大飞机用铝材成本降低40%,生产周期缩短一半……12项国家级重点项目、8项发明专利,熔炉里翻滚的不仅是铝水,更是中国制造的脊梁。

匠心传承薪火旺,熔炉“炼”出铁军魂


“带徒弟,传的不只是手艺,更要有一种精神和干劲。”

熔铸车间被称作“离火焰最近的地方”。炉气温度超千度,粉尘弥漫,下班时无人衣襟不湿。但令人称奇的是,这支队伍离职率极低。“认定了就坚持干到底!”陈仁桂用行动锻造出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攻坚、特别能奉献”的熔铸精神。

他深知“工艺绝活”既要创新突破,更要传承发展。积极开展“传帮带”,依托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”“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,陈仁桂搭建起“产学研”基地,大力推动技术攻关、技艺传承和技能推广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匠大师,现已培养出首席技师2名、高级技师和技师52名、高级工200余名,完成了工艺攻关及技术革新项目135项。近5年,工作室团队累计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8000万元。

“师傅总能在看似千篇一律的操作里,揪出谁都看不见的异常点。”徒弟雷翊君在他的言传身教下,从普通技工成长为“广西工匠”,带队研发的6N61高纯铝合金斩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。

对于年轻技工,陈仁桂既传授炉温控制的毫厘精要,更传递“钢铁巨兽”前那份沉静坚韧的心法。由他牵头制定的《铝及铝合金熔铸工技能等级认证标准》,为整个行业搭建起技能人才的“成长阶梯”。如今,熔铸中心高技能人才占比超20%,这支“熔铸铁军”以毫米级精度把控航空铝材,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国之重器一线深深扎根;一批批青年工匠在此淬火成钢,将匠心星火撒向高端制造更广阔的疆域。

赤诚熔铸报国志,“铝”途追梦新时代


“我们要让每块废铝都获得新生,这就是我的‘铝’程中国梦。”陈仁桂静立车间门口。眼前航空铝材泛着银光,熔炉火焰在他眸中跃动。

十年间,他从跟跑者到领跑者,将个人奋斗熔铸于国家产业升级的宏图。飞机翱翔天际,火箭刺破苍穹,都有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提供的关键材料。陈仁桂团队攻克了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,使我国航空航天铝合金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立自强的历史跨越。

熔炉不息,追梦不止。陈仁桂依然保持着凌晨四点到岗的工作习惯。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每一次飞跃都始于无人知晓的坚持;每一块‘中国铝’的诞生,都熔铸着产业报国的赤诚。”结晶器液面每一次精准的波动,铝锭下线时每一道完美的光泽,都在诉说这位“铝”途匠人的初心。

今年,陈仁桂先后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、新时代青年先锋奖。“青年强,则国家强。”这既是他珍视的箴言,更是躬身践行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担当。

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